京东,一直是刘强东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京东,一直是刘强东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时光鸡 2025-02-12 娱乐报 27 次浏览 0个评论

2 月 7 日,有媒体报道,前京东健康 CEO 辛利军已经从京东集团正式离职。这已经是京东近期出走的不知道第几个高管了。

和阿里、腾讯相比,京东的高管没有诸如 " 财神爷 "、" 微信之父 " 等的耀眼头衔,作为唯一一个将公司名和创始人名狠狠绑定的大厂,多年来,京东已经被打上了强烈的刘强东印记。

近两年,本就稍显 " 低调 " 的京东高管们更是不时传出离职消息。仅仅是最近三个月,就先后有以下消息传出:

2024 年 11 月,有消息传出,年初加盟的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已直接管辖京东秒送业务。2024 年 12 月,有人发现京东变得更卷和上半年加盟的拼多多前高管余凯有关。到了 2025 年 1 月,又传出两大副总裁相继离职,于 3 月份加盟的阿里前元老胡喜权力日益扩大的消息,从麦当劳加盟的营销负责人须聪更是在短短一年内就经历了一进一出。

在 2018 年,刘强东曾经做出过承诺," 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

但到现在,对于 " 兄弟 " 一词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刘强东,随着京东发展进入不同阶段,也开始给 " 兄弟 " 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回望过去的 20 余载,京东 " 自己的十八罗汉 " 似乎已经各自奔天涯。

刘强东回归后," 老人 " 开始出走?

开年回来第二天,一手推动京东健康上市的辛利军,离开了京东。前者刚好在京东度过了 12 个年头。

对于京东来说,蛇年从来都意义非凡。

24 年前,2001 年,刘强东决定将公司业务从批发转向零售,如果说在此之前公司算作是京东前身的话,那从这一年开始,如今京东的雏形才逐渐显现。

12 年前,2013 年,京东全年交易额突破 1000 亿元,刘强东也从中关村柜台走向了纳斯达克的钟锣下,为次年上市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

而近两年,京东正经历自 2014 年上市以来最剧烈的管理层地震。这场由刘强东亲自操刀的深度改革,始于其 2022 年末的强势回归,在随后半年内引发超过 10 位核心高管离职潮,涉及物流、零售、科技等核心业务板块。

2022 年 11 月 20 日的京东经营管理培训会,成为这场改革风暴的导火索。重新执掌管理权的刘强东在四小时讲话中痛批高管 " 用 PPT 欺骗自己 ",直指组织存在的 " 大企业病 ":零售业务偏离成本效率优势、管理层决策效率低下、战略执行严重变形。这场被称为 " 京东史上最严厉内部讲话 " 的会议,直接触发了组织架构的深度调整。

2022 年 11 月 22 日发布《致京东全体同事信》中,集团宣布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副总裁及以上管理人员现金薪酬普降 10%-20%,涉及约 2000 名中高层。薪酬调整方案明确将绩效奖金占比提升至 70%,强化末位淘汰机制,此举被解读为刘强东重塑 " 创业文化 " 的重要信号。

自那以后,刘强东的 " 兄弟 " 们开始纷纷出走。

2023 年 6 月 26 日,京东物流公告显示,任职 CEO 两年半的余睿因身体原因离职。这位 2008 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的 " 少帅 ",职业生涯横跨华中物流基地建设、1 号店整合、集团人力资源体系改革等关键战役。其任内最大功绩当属 2021 年 5 月带领京东物流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 2500 亿港元。接任者胡伟的产业园区开发背景,暗示京东物流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更具标志性的人事变动发生在 2023 年 5 月 11 日,上任仅 13 个月的集团 CEO 徐雷宣布退休。这位被誉为 "618 之父 " 的营销奇才,曾主导京东从 3C 电商向全品类平台转型,却在接棒刘强东后遭遇增长瓶颈。财报显示其任期内京东营收增速从 2021 年 Q4 的 23% 降至 2022 年 Q4 的 7.1%,市值蒸发超 3000 亿元。接任者许冉的 CFO 出身,预示京东将进入降本增效新阶段。

伴随核心高管变动,京东展开近十年来最大规模业务重组:

• 零售板块:京东零售集团 CEO 辛利军卸任,由集团 CEO 许冉亲自兼任零售 CEO,重点推进 " 低价战略 " 和即时零售,重组家电、时尚居家等事业群。

• 国际业务:召回元老、原京东国际业务负责人闫小兵组建创新零售部,整合七鲜、京喜拼拼等新业态

• 技术体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高礼强辞职、技术研发负责人颜伟鹏离职,交易服务研发部尚鑫接掌技术中台

还有前高级副总裁王笑松、前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 …… 从余睿、徐雷,到颜伟鹏、王笑松。这些在 2008 年前后加入京东的元老级员工,在刘强东回归后一年内,都相继离开。此外,战略投资部多位负责人调整,收缩战投规模聚焦主业,但彼时恐怕没有人想到。

2023 年,只是京东这一轮改革和高管换血的开始。

2024,搞技术从阿里挖,提人效从拼多多招,做本地看美团的

进入到 2024 年,高管的变动仍在持续,且烈度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为了治疗甚至消弭大公司病,刘强东决定从其他门派那里取经。

想摆脱 " 不注重技术 " 的标签,就取经阿里。

在互联网大厂中,得益于早期奠定的以技术为驱动的增长模式和持续的技术投资,阿里巴巴一般被认为拥有最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能力最强。

2024 年 3 月," 原阿里最年轻合伙人、蚂蚁金服 CTO" 胡喜加盟京东,担任京东 CTO。

在其主导下,技术团队迅速展开重组,产研团队进行大规模调整,包括拆分重组 C2 层级管理部门和提升一些 C3 级部门的地位。此外,胡喜直接管理着超过 30 人的团队,并兼任多个 C2 部门管理职务,管理颇为细致。

不止如此,直到 2025 年 1 月,曝出内部消息称,两位副总裁包勇军和沈伟伟已经离职,而包勇军之前负责的京东零售智能平台已在 2024 年 7 月交接给了一位来自蚂蚁集团的新高管,胡喜的自主权可见一斑。

要知道在过去,京东的技术人才从来都不好做,从李大学,到王亚卿,再到张晨,或壮志未酬就远走,或直接婉拒。外界普遍质疑原因出在刘强东太过强势。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能说明刘强东的放权决心了。

不过,刘强东也并非一夜之间就彻底当甩手掌柜了。到 11 月,搜广推算法负责人欧文武在加入京东数月后便离职,这位曾经负责淘宝个性化推荐算法,被称为 " 最懂中国女人的男人 " 据说是因为忍受不了长期直接应对刘强东的压力以及出席各种内外部活动而离开的,离开没多久,1 月 8 日,就又传出欧文武回归快手的消息。

想更深参与到本地生活战局中,就将目光看向了美团。

年初,引入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并委以重任,让他全面接管达达集团。郭庆接任达达集团董事长之后,又直接负责起京东秒送业务,而该业务原来的负责人、京东的高级管理人员李昌明则被转岗至中台业务部门,暂时离开了一线实权部门。

此外,前美团员工杨文杰也加入了达达集团,成为了达达秒送业务的新负责人。经过这些人事变动后,京东原有的高级管理人员逐渐转向支持角色,达达集团的核心业务线主要由来自美团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

二人都曾经在美团最关键的成长期把守最紧要的关隘,前者甚至曾晋升为美团最高决策层 S-team 的一员,后者也担任过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于是,5 月,将原有的 " 京东小时达 " 和 " 京东到家 " 服务整合升级为 " 京东秒送 ";9 月,上线 " 秒送 " 专区,并新增了 " 咖啡奶茶 " 板块;11 月,七鲜超市又称已经完成前置仓融合 …… 通过搭建即时零售体系 + 利用现有物流网络优势,京东开始成为在本地生活板块不可小视的力量。

发挥人效能力上,拼多多自然是最为知名。

基层员工不断涨薪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京东加班现象也开始多了起来。

在这背后,上半年加盟京东的拼多多前高管、HRVP(人力资源副总裁)余凯被认为是主要推手。

他加入京东后担任零售 CHO,即人力资源负责人。此前,他在华为有超过十年的经验,精通人性和管理,具备出色的智商、情商、形象和领导力。离开华为后,他曾在腾讯和拼多多任职,于拼多多期间担任人力资源副总裁,成功建立了高效的人力资源体系,显著提升了人均效能。

东哥回归前,京东已是 " 流水席 "

事实上,细数下来,在刘强东回归以前的几年中,京东正在经历一波高管离职潮,内部高管更新换代不断。

举一个例子。

2021 年 9 月,京东集团战略部负责人、被誉为 " 白条之父 " 的许凌离职,引发外界关注。

许凌自 2013 年加入京东后,参与京东金融的筹建,并推出行业首个信用支付产品 " 白条 ",构建了以 " 白条 " 和 " 金条 " 为核心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京东科技(前 " 京东数科 ")的重要收益来源。2017 年起,他全面负责金融科技业务,包括京东支付。

然而,京东数科 IPO 受阻成为许凌离职的导火索。2019 年,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许凌担任副总裁。2020 年 9 月,京东数科递交 IPO 招股书,但 2021 年 4 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其业绩对京东集团依赖度过高,报告期各期向京东集团销售商品和服务的金额占比约 29%。

离职时,许凌在朋友圈总结 8 年京东生涯,称 " 八年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像一块海绵 "。但随后被同事批评,称其 " 背靠京东平台优势,却未能挽回初心,项目损失超 10 亿,且因工作失误导致员工失业 "。

许凌只是一个典型,在许凌之前,京东数科 CEO 陈生强早在 2020 年 12 月就卸任。此外,原京东数科副总裁谢锦生、程建波相继离职。程建波后确认将出任朴道征信总经理。

除了数科,集团旗下首任物流 CEO、2010 年加入京东的王振辉和陈生强相隔不到 10 天时间内离职,两个月后,2017 年 9 月加盟的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 AI 研究与平台部业务的京东 AI 带头人周伯文也离职,同月离职的,还有早在 2007 年就加入京东的物流元老、原京东 X 事业部总裁肖军。

在这批老臣离职之前,京东在 2019 年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大洗牌。全年至少 7 位核心高管密集离场,涉及营销、技术、法务、云计算等关键板块。

2019 年 3 月 15 日,京东集团 CTO 张晨宣布因家庭原因计划 6 月底离任。这位前雅虎全球副总裁自 2015 年加入后,主导构建京东技术中台体系,推动无人机、无人仓等智能物流项目落地。2018 年被边缘化,其离任后,京东技术板块一度陷入 " 空窗期 ",直至年末周伯文接棒重组。

3 月 19 日,任职 7 年的首席法务官(CLO)隆雨闪电离职,此前一个月她刚从首席人力资源官(CHO)调岗至 CLO。这位刘强东口中 " 京东价值观守护者 " 的离开,引发外界对京东组织文化转型的猜测。

4 月 4 日,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蓝烨正式离职,结束其 7 年职业生涯。这位曾主导京东营销体系建设的 " 老将 ",于 2012 年从宏碁中国区执行副总裁任上加入京东,不仅创立了京东商城首任 CMO 职位,更在 2014 年 "618" 大促中推动京东移动端订单占比突破 25%,奠定其移动化转型基础。

年末,京东云与 AI 事业部成立之际,原京东云总裁申元庆宣布离职。这位微软中国云计算业务前掌门人,虽在任期内推动京东云市场份额从不足 1% 提升至 2.4%,但仍难挽其与阿里云(42% 份额)、腾讯云(11.5%)的悬殊差距。

伴随高管离任的是组织层级压缩。2019 年 2 月,京东公开宣布将末位淘汰 10% 副总裁及以上高管,推动管理架构从 " 重管控 " 向 " 强业务 " 转型。财报显示,当年集团行政开支同比减少 9.5%,而研发投入逆势增长 24% 至 146 亿元,技术转型决心可见一斑。

然而,这场调整伴随剧烈阵痛,一方面,云业务换帅导致部分客户合同延期,Q4 云服务收入环比下降 7%;另一方面,猎头数据显示,2019 年京东高级技术人才流出量同比增 35%。

再往前数,2014 年,京东集团首席技术官(CTO)王亚卿、京东集团副总裁、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程峻怡离职;2015 年,副总裁蒉莺春由于业 POP 开放平台务表现未达预期离职,这一年刚刚加入京东的首席营销官(CMO)熊青云也因内部对营销策略的分歧离职;2016 年,京东引入的首位职业经理人,曾被视为京东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的沈皓瑜也出局 ……

其中,最让京东后悔的,恐怕要数侯毅了,作为曾经的京东首席物流规划师,其主导了京东 " 亚洲一号 " 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然而,他在负责 O2O 项目时效果不理想,最终在 2015 年离职,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后续创办了盒马鲜生,成为京东的竞争对手。

从 1998 年在中关村成立,到 2025 年,当高管们换了一圈,数来数去,真正还留在京东的老臣,只剩下已经卸任京东集团 CEO 的徐雷。目前,他仍在京东,担任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

写在最后

京东高管的离职,当然是有多重原因的,无论是企业组织架构带来的变动,还是业务层面的影响,亦或者是人各有志。但归根结底,是京东作为一个组织的机制运行方式里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刘强东曾聊到过企业控制权的问题,当主持人问他," 你对控制权为什么这么在意呢?",刘强东给出的回复是," 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如果我有朝一日丧失了对它的控制权,还不如把它卖掉。"

多年来,东哥对于京东的控制权从未旁落,即便是遭遇 2018 年的重大事件。以至于后来甚至一度传出其远在中东遥控指挥,深更半夜还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每天只睡 4 小时的消息。

对于京东的高管们来说,他们与刘强东之间更像是 " 雇佣关系 "。对于京东来说,从始至终,创始集团有且仅有刘强东一个人。而另一边,马云和他的 " 十八罗汉 " 则完全是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一路抱团打拼出来的一个团队一个组织。

从结果来看,这两年的变革是成功的,即使顶着外部的争议,京东在前三季度完成收入 2604 亿元,同比增长 5.1%,净利 117 亿,同比大增 47.8%,均超出市场预期。另外,港股股价也已经回升到了 146.700 港元,虽仍与巅峰时期相去甚远,但确实已经走出了前两年的低谷期。

年底时,东哥频繁现身员工年宴、给老家送礼,正春风得意。对于京东来说,刘强东,一个人就是千军万马。

至于其他人,就像他在去年 5 月份一次视频会议里说的那样," 不拼搏的不是我的兄弟 "。刘强东所称的‘兄弟们’,既有可能被更换,也存在被重新定义的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京东,一直是刘强东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